七月的北京,夏雨频频,暑气渐消。但在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学术交流工委会的会议室中,一股炙热的讨论浪潮却在四处洋溢。
2025年7月15日,第四届世界前沿科技大会数字云端平台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12位专家围坐,为九月即将启幕的第四届世界前沿科技大会(FACT 2025)磨砺锋芒。
前沿科技的 数字密码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新基建专业委员会会长金晖率先介绍,前三届世界前沿科技大会已构建起覆盖 AI、区块链、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技 术生态。建议本届大会通过“数字孪生城市 ”“智能交互体验 ”等创 新场景,聚焦“脑机接口民用化 ”与“碳基芯片量产 ”,构建技术— 资本—场景的黄金三角。 ”
金晖强调,数字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人类社会,我们应着力打造一场科技与现实深度融合的科技盛会。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学术交流工委会主任王郁涛重点阐释 了 AR、VR 技术、元宇宙系统、AI 集成系统与本届大会的深度融合。
王郁涛强调,通过自主研发的系统平台,本届大会将实现三大突破:一是沉浸式学术交流;二是全场景技术展示;三是动态知识图谱。 AI集成系统可为近场与远程参会者提升全方位、立体化与一站式的会议服务。
“这不仅是会议形式的革新,更是我们认知科技方式的革命。 ” 王郁涛表示,“古人提倡的‘虚室生白 ’,指的是虚空的房间更易于照进光明——虚拟空间,正是当今科技传播的虚室,具有无限的前景。 未来学术会议交流的多元化场景,我们通过科技即可点亮,一部手机就能令参会者身临其境 ”。
“如果说科技是高速列车,标准就是轨道。”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秘书长郑华林入题生动。他展示了一张“标准进化图谱 ”:20 世纪 80 年代的纸质标准堆满档案馆,21世纪的PDF 文档需要人工校对,而 2025 年的智能代码标准,已能接入 AI 审核中枢,自动识别技术漏洞。“更关键的是,我们正在构建‘标准—产业 ’双向反馈系统: 企业的最新技术难题能直接传递给标准制定组,标准的更新又能反向驱动技术创新。 ”
“标准数字化正在重塑这一切——既要让标准本身能被机器直接解析使用,也要让标准制定、更新的全流程实现数字化。”郑华林 进一步阐释,如今通过在线协同编辑、AI 辅助校验,标准研制效率提升数倍;机器可读的标准文本能直接嵌入生产系统,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更关键的是,我们正在构建‘标准——产业 ’双向反馈系统: 企业的最新技术难题能直接传递给标准制定组,标准的更新又能反向驱动技术创新。 ”
郑华林多年引领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的标准化创新工作,他期待在此项数字标准化大模型的筹建过程中,在标委会大力指导下,国际学术交流工委会与新基建专委会等单位联合发力,通过优势互补将该数字标准化大模型推向全新的高度。
引用《墨子·兼爱》中的“爱人若爱其身 ”,郑华林进一步强调: “标准不是限制,而是兼爱——让不同企业、不同国家的技术在统一 规则下互融共生。 ”
研讨会的高潮是签约仪式——世界前沿科技大会执行主席闫博华与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秘书长孙洪峰签署协议,宣布共用科技的力量,全新打造第四届世界前沿科技大会的数字云端平台。
正如《周易》所言 “君子同心,其利断金 ”,此次签约标志着科技与会议的深度融合进入全新的数字轨道。

会议尾声,全体参会人员在主题背景前合影留念。“一帧留影证阴晴 ”,镜头定格的不仅是专家们的笑脸,更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的决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九月的第四届世界前沿科技大会,必将以数字云端的创新之力,驶向更为广阔的科技蓝海。
来源:中国国际科促会学术交流委员会